紅粒、硬質,株高比永良4號略高,比永良4號早熟2天,抗倒,穗粒數35-39粒,千粒重45克,容重818克/升。成熟落黃好。產量565.79—602.7公斤/畝,多點大面積種植平均產量較永良4號增產5-13.46%......11月25日,“巴麥13號”成果推介會在巴彥淖爾市農牧業科學研究所舉行,標志著由市農牧業科學研究所選育的春小麥新品種開始大面積推廣應用,有望替代在我市種植多年的“永良4號”,成為新一代河套小麥品種的引領者。
簽約現場
此次推介的“巴麥13號”春小麥新品種,是“十三五”期間西北春麥區僅有的三個國審品種之一,經2021年在巴彥淖爾市大面積示范推廣,產量品質都表現優異,得到了種植戶和加工企業的高度認可,目前已輻射到烏蘭察布、山西、甘肅、新疆等地。推介會上,市農牧業科學研究所小麥課題科研人員介紹了“巴麥13號”選育及推廣情況,種植示范戶代表介紹了“巴麥13號”種植情況,小麥加工企業代表介紹了“巴麥13號產品”開發情況,市農牧業科學研究所現場與中糧面業(巴彥淖爾)有限公司、兆豐河套面業有限公司種業公司、烏拉特中旗好聯豐有機農牧業專業合作社、杭錦后旗馳林面粉有限責任公司簽訂了“巴麥13號”原糧基地合作協議。
專家推介
一粒種子改變一個世界,一個品種造福一個民族。多年來,巴彥淖爾市農牧業科學研究所致力于小麥種質資源收集保護和新品種選育工作,經過幾代科技人員的辛勤努力,選育出了抗病、高產、優質的小麥新品種28個,審認定品種占全區水地小麥審定品種的一半以上,多次獲得自治區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小麥新品種的推廣應用推動了巴彥淖爾市小麥品種的5次更新換代,巴彥淖爾小麥畝產由以前的不足100斤提高到現在的近400公斤,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貢獻。
來賓品嘗巴麥13號面食
巴彥淖爾日報社全媒體記者:鮑艷媚 王劍 王羽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