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護理、養老照護、居家保姆、高端保潔……如今,越來越多家庭用上了家政服務,蓬勃的市場需求推動著行業的快速發展,也推動著家政成為勞動者尤其是農村勞動者就業的好途徑、致富的好幫手。日前,商務部等14部門聯合印發了《家政興農行動計劃(2021-2025年)》,這對家政業和農牧民來說,意義重大。連日來,記者分別走訪了呼和浩特市4位進城務工的農牧民,來聽聽他們在家政行業中的奮斗故事。
端木苗青從事高技術家政作業
端木苗青:從低端保潔到高級技工
端木苗青,這位從農村走出來的小伙子,26歲便干起了家政,起初他是一名拿著抹布、掃把挨家挨戶打掃衛生的普通家政員。在家政行業摸排滾打18年后,如今他已經成長為家政行業的高級技工,從事高空作業、家電清洗、油煙管道清洗等高技術作業。
“剛開始,我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干家政的,一個月的收入只有三四百元,算是最底層的收入。而現在,我的月收入基本上都在一兩萬元?!?0月22日,端木苗青剛剛結束一家公司的空調清洗作業后,回到內蒙古櫻子好管家家政服務有限公司,他自豪地說,現時保潔行業正向技術勞動方向發展,新工具、新工藝不斷涌現,需要掌握的知識也不少,他已經從低端服務向高端技工轉型。
“未來家政行業還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新產品的涌現和技術的提升,繁瑣的、難度大的保潔工作都將變得更加輕松?!倍四久缜嗲宄赜浀?,2006年,作為一名“蜘蛛人”,他第一次高空作業,為一棟11層的高樓做外墻保潔,當時他全身顫抖、呼吸不暢、心里打鼓……后來隨著技術和安全措施的進步,人身安全有了更好的保障,他也逐漸克服了高空恐懼。
“現在高空清洗機器人已經出現,不過目前機器人作業的清潔度尚不如人工作業。相信未來機器人將開啟高空作業新時代,我們這些家政員要學習更加高端的技術啦!” 談起家政興農,端木苗青認為他們這些走出來的農民如果不及時掌握高級技能,收入就會難以提升,因此,農民應該轉變觀念,不斷去學習和提升自己,爭取更加適應這個行業。端木苗青告訴記者,他在學習新技術的同時,每年都會前往上海參加家政展會,來增長見識。
娜仁花改行做居家保姆
娜仁花:手握多個上崗證的居家保姆
10月21日,記者見到娜仁花時,她正在呼和浩特市儒科家政服務有限公司參加養老護理技能培訓。她說,雖然從事家政工作已有5年時間,但是還有很多知識沒有學到,所以有任何學習機會,她都不愿意錯過。
娜仁花今年45歲,在呼和浩特做居家保姆,不過,這位保姆可不簡單,她先后通過培訓學習拿到了高級催乳師證、中級育嬰師證、高級月嫂證等證件。上崗后,她發現自己最擅長的是做居家保姆,照顧老人、殘疾人等弱勢群體的生活起居。隨著技能和口碑的提升,娜仁花的收入也從起初的每月兩三千元提高到四五千元。
“老年人對居家保姆的需求越來越大,我這次專門學習養老護理知識,學成后,在居家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時,技能就能更上一籌?!蹦热驶ㄕf這次學習令她受益匪淺,她學到了扶老人上廁所的動作規范、老人生病時的輔助方法以及如何正確幫助老人翻身等知識。
娜仁花從小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農村長大,以前一直做售貨員,因工資低又無成長機會,5年前,她改行加入家政行業。經過摸爬滾打,她提升了自我,對生活也充滿信心,下一步,她準備學習家務整理師的技能,她說:“可別小看了家政行業,這一行學問多著呢,不過,只要用心學,都能學會并順利上崗?!?/p>
岳建軍細心照顧老人
岳建軍:用孝心護理失能老人
提起護工,人們的腦海中首先會出現溫柔細致的女性形象,但隨著社會逐步進入老齡化,許多護理方面的人員需求越來越大,如今已經有不少男性開始做起了護工。10月20日,記者走進呼和浩特市天澤老年公寓,采訪了這里唯一一位男性護工岳建軍,他的故事有愛有溫馨,有苦有辛酸。
早上5點30分,50歲的岳建軍和同事完成了交接,開始了一天的工作。緊接著,岳建軍開始為老人們準備早餐。眼前的這兩位老人,年齡都在70多歲,入住養老院多年,均屬于失能情況,其中一位老人還需要插管喂流食?!斑@些老人雖然看上去躺著不動,但照護起來并不簡單?!痹澜ㄜ娊榻B,每個老人所患疾病,身體狀況不一樣,飲食上也略有不同,老人們需要按時翻身,按時喂水,及時清理大小便和換洗衣物。在房間的墻壁上,懸掛著老人們的護理情況登記表,記者看到上面詳細記著老人們各項護理情況,還重點標記著注意事項。
提起從業經歷,岳建軍介紹,他以前在工地打工,做護工時間不長,但是在照顧老人方面,他有很多經驗,所以做起來還算得心應手。工作以來,他把每一位老人當做自己的親人對待,他要求自己要有孝心、愛心、耐心?!叭粘V?,常會接觸到一些性格偏執的老人,他們常常提出這樣那樣的要求,我解決的辦法就是順從,先順從后勸解?!痹澜ㄜ娬f。
一天忙碌下來,岳建軍也是全身酸痛,但每當看到老人們安詳的面容,他的心里堅定而又踏實。他說:“這里儼然成為了我的另一個家,這里的老人就跟自己的父母一樣,需要愛護,需要照顧?!?/p>
金牌月嫂的稱呼讓謝愛林喜在心頭
謝愛林:月收入過萬的金牌月嫂
年過五旬的謝愛林,可曾想過如今月收入過萬?她說,“過去我可真不敢想,可如今我卻做到了”。
十幾年前,謝愛林還是一位困難戶,家里3個孩子還在讀書,生活的重擔全壓在她一個人身上,不得以外出務工。從老家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出來進城打工后,謝愛林做起了月嫂,如今年收入十幾萬元。
10月22日,記者見到謝愛林時,她正在呼和浩特市賽罕區一幫一月嫂保姆家政中心進行培訓。說起如今的這份工作,她喜在心頭。她說:“以前在村里,我們靠天吃飯,一年下來掙一萬多元就很不錯了,現在我一個月就能收入一萬四五?!敝x愛林說,自己沒什么文化,就靠勤勞肯干,家政、保潔都干過,如今是金牌月嫂,現在是家庭經濟的“頂梁柱”。
記得第一次上崗時,月工資有6000元,在雇主家里,她除了把嬰兒當作自己的孩子認真細致照顧外,還要給寶媽做飯、洗刷、按摩等,然而,在一個月的任勞任怨付出中,她也品嘗到了成功與喜悅,雇主看到嬰兒在她的照顧下健康成長,感到很滿意,結算工資時還額外給她加了錢。從那以后,她感到月嫂地位越來越高,也堅定了從事月嫂這一行業的信心和決心。
多年來,謝愛林始終知道,只有不斷提升專業水平,才能為自己創造美好未來。于是,她一邊工作,一邊參加各種相關的培訓和學習。一年中,她一單接一單地干,盡管全年無休,日子卻過得美滋滋。
家政服務人員供不應求
呼和浩特市家庭服務行業協會副會長劉曉春告訴記者,家政行業相對其他行業,從業門檻較低,大部分從業者在經過培訓,掌握一些必要的技能后便能上崗,不受年齡、學歷等條件的限制,因此,家政行業較受農村富余勞動力歡迎。近年來,呼和浩特市商務局、婦聯、人社等各個相關部門都拿出專項資金,助力和引導農民邁入家政行業的隊伍,并且認定了4家家政養老服務培訓示范基地,為農民提供免費的培訓機會,幫助農民就業,成效明顯。
劉曉春說,目前,呼和浩特家政服務從業人員至少有2萬人,其中80%以上是農村勞動力。當前,呼和浩特的家政服務行業供不應求,服務人員的缺口較大,尤其是照護和陪護老人的需求量明顯增多并且逐漸進入剛需,因此,家政興農意義重大,未來可期,將農村勞動力引導到家政行業中來,一方面可以增加家政行業的供給,滿足廣大家庭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進農村勞動力的就業。
記者從內蒙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了解到,“十四五”時期,我區將實現農牧民轉移就業1200萬人次,農牧民轉移就業6個月以上1000萬人次。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125萬人次,農牧民工參加職業技能培訓35萬人次。同時,將加強農牧民工服務工作,維護農牧民工合法權益,通過項目支撐推動重點就業工作任務落地。文·攝影/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 劉 睿 劉 惠